国家/语言
更改国家/地区
选择其他国家或地区,查看关于您所在地区的内容。
选择您的语言
image
经济研究刊物

随着政府支持措施到期,部分主要市场的资不抵债率急剧上升

由于各地政府疫情相关的支持措施几乎都已结束,我们预计在一些主要市场,破产率或将急剧上升。
23 Nov 2022
由于各地政府疫情相关的支持措施几乎都已结束,我们预计在一些主要市场,破产率或将急剧上升。阅读我们的全球破产趋势预测报告。 随着政府支持措施到期,部分主要市场的资不抵债率急剧上升 由于各地政府疫情相关的支持措施几乎都已结束,我们预计在一些主要市场,破产率或将急剧上升。 摘要 部分主要经济体在2022和2023年面临资不抵债率急剧上升。 原因是通胀率和能源价格高企、货币紧缩以及政府支持措施到期,导致经济前景疲软。 我们预计以下市场的企业倒闭数量将在2022年大幅增长:英国(59%)、法国(58%)、奥地利 (78%)、比利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均为49%) 我们预计以下市场的的企业倒闭数量将在2023年显著上升:美国(81%)、荷兰(77%)、新加坡(76%)和意大利(51%) 我们预测许多市场在2023年的资不抵债数量将超过正常水平——这是“僵尸公司”违约现象增加的结果。 全球经济困境持续存在 经济前景在过去六个月内持续走弱,高通胀率及高企的能源价格是罪魁祸首。我们现在预测,全球经济将在2022年增长2.9%,2023年增长1.7%。与我们2022年4月发布的资不抵债预测报告相比,这一预测到2023年累计减少2.0个百分点。 由于俄罗斯进一步减少天然气出口,能源价格的涨幅已超出预期。有迹象表明,供应链压力开始有所缓解。供应链瓶颈仍会出现扰乱活动,但对生产造成的限制应该会缓慢放松。高通胀率迫使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我们预测,2022年的全球平均通胀率为7.8%,2023年为4.8%。虽然各方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但通胀持久不退将使各国央行在短期内谨慎放宽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的金融条件趋紧 新兴市场整体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3.5%,2023年增长3.4%。新冠疫情爆发及长期封锁抑制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此外,随着发达市场的央行提高利率,以应对升高的通胀,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金融环境日益收紧。亚洲新兴市场仍是2022年增长最快的地区(+3.8%),但其增长也在持续放缓。 2021年,中国的经济活动达到8.1%,2022年预计下降至3.2%,2023年跌至4.9%。尽管当局已微调动态清零政策,以减少封锁造成的供应侧中断,但疫情管控仍会影响活动。中国重要的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低迷时期,开发商违约是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风险。 俄乌战争依然是影响东欧短期前景的主导因素。西方国家已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将令俄罗斯在2022和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土耳其经济正面临增长放缓,原因是通胀率急剧上升,侵蚀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且全球环境正在恶化。 发达市场的增长在2022年将下滑至2.3%,2023年下滑至0.3%。 2021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达到5.2%,2022年预计下滑至2.3%,2023年跌至0.3%。美国经济在年初便显现疲软态势,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跌。不断上升的通胀率正在侵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削减国内需求。我们预计,美国的增长率将于2022年达到1.7%,2023年跌至0.0%。由于服务业重新开放,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需求增长,欧元区第一和第二季度的GDP增长具有一定韧性。今年下半年和2023年初,我们预计欧元区经济将进入衰退期,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大幅抬升。俄乌冲突的主要影响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来自俄乌的天然气等主要进口商品供应中断。我们预测,欧元区增长率将在2022年达到3.0%,2023年跌至0.0%。与我们2022年4月发布的资不抵债预测报告相比,2023年的这一数据下调了2.7百分点。 积极的货币紧缩使融资更加困难 相比2021年,2022年政府对疫情的财政支持将会减少,但在多数发达市场,整体财政立场仍是刺激经济扩张。在高通胀的背景下,各国央行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2022年至今,美联储累计将目标政策利率上调了300个基点,其中6月、7月和9月三次历史性上调75个基点。 同样,英国央行今年也已多次加息。 欧洲央行在7月份将政策利率提高了50个基点,9月再次提高了75个基点,使得存款利率上升至0.75%,这是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主要发达市场的央行将进一步抬高政策利率。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环境均有所收紧。在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中,金融环境相比以往具有较大限制性,对于公司债务高企的市场(如土耳其)而言,这可能会成为一大问题。 当前的资不抵债水平-在2020年下跌后部分调整至疫情前水平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目睹了资不抵债数量的大幅下降(2020至2021年全球资不抵债数量累计下降29%)。我们此前认为,两类政策导致了这种发展趋势。首先,大多数国家/地区改变了破产立法(通常是暂时性的),以保护公司免于破产。其次,世界各国/各地政府采取了措施来抵消疫情相关的不利经济影响,包括为小型企业提供支持。 2020年和2021年的破产率有所下降 2020年,我们看到,尽管经济严重衰退,但几乎所有市场的资不抵债数量均有下跌。这是政府慷慨支持的结果,但这不仅挽救了具备生存能力的公司,还创造了僵尸公司(即正常情况下会违约的公司)。2021年,我们已发现资不抵债数量部分调整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与此同时,政府支持计划也在逐步取消。2022年第三季度初,除新西兰和中国香港外,所有国家/地区的支持计划都将逐步取消。 2022年年初至今*的资不抵债水平(与2019年相比)                         [Asset Included(Id:1435224840028;Type:AT_Media_C)]                         图表1提供了2022年年初至今相对2019年同期的资不抵债指数。该图表显示出当前资不抵债数量相比疫情前所处的水平。指数表明,各国/各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国家/地区的资不抵债情况已超过2019年的水平,其余国家/地区的水平则仍然很低。 为什么每个国家的破产水平仍然不同? 完全逆转或超过疫情前资不抵债水平的国家/地区有土耳其、西班牙、瑞士、英国、捷克共和国、罗马尼亚和丹麦。 2021年,西班牙便已调整至正常水平。经济复苏的表现令人失望,我们认为重组和资不抵债相关的无效立法框架也是原因之一。2022年6月,西班牙国会根据欧盟资不抵债指令通过了新的资不抵债法,但其影响尚属未知数。 英国的资不抵债水平远高于疫情前。这可能是由于自英国脱欧以来,政府终止了支持措施,经济复苏乏力。 相比之下,荷兰、美国、韩国和日本还未回到正常水平。即使在最近几个季度,这几个国家的资不抵债水平仍然很低。这些国家全都制定了相对慷慨的政府支持计划,改善了各公司的流动性状况。美国拥有商业流动性支持计划,如持续至2021年上半年的薪酬保障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以及持续至2021年年底的新冠疫情经济伤害灾难贷款(Covid-19 Economic Injury Disaster Loan)。 荷兰拥有多项公司支持一揽子计划(如NOW、TVL、Tozo),已提高各公司的流动性。此外,自2021年1月1日起,新的资不抵债法已然生效。然而,根据数据显示,这项法律并未对减少资不抵债数量做出重大贡献。日本也提供了慷慨的政府支持。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非金融企业的现金和存款大幅增加,可能显著抑制资不抵债数量的增长。韩国的资不抵债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要归功于低息贷款等新冠疫情支持措施。 2022及2023年全年展望:继续调整至正常水平 我们相信,一旦停止支持,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资不抵债水平将恢复正常。我们以2019年的资不抵债数量为基准,并根据GDP相对2019年偏离趋势的变化影响,对预测范围内给定时间点的正常资不抵债水平进行量化。 这一正常化进程的速度预计比我们以往资不抵债预测报告中的更为缓慢。我们预计,在政府支持措施终止后,资不抵债水平可能需要最多八个季度才能达到正常水平。我们以往发布的报告一般假定为两个季度。 在正常化的基础上,我们还在预测范围内排布了僵尸公司的违约增加情况。疫情期间的资不抵债数量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可能出现了僵尸公司。我们认为,在政府支持措施取消后,这些公司会逐渐发生违约。 僵尸公司的额外违约 现在,我们来看看2022和2023年资不抵债预测,这一预测以年同比变化百分比表示(例如相比2021年的2022年数据)。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政府支持措施已在2022年上半年逐步取消。因此,我们会发现,在2022年下半年,资不抵债水平开始调整至正常水平。 我们看到,总体而言,在已经开始调整至正常水平及出现僵尸公司违约的国家/地区,其2022年的年同比增长率更高。如果各国/地区的2021年资不抵债水平较低,这将给2022年的预测带来进一步上行压力,因为当前的调整步伐相对较大。总体而言,2022年增长率高的国家/地区在2023年的增长率较低,反之亦然。 乌克兰战争和破产:俄罗斯首当其冲 除政府停止支持对资不抵债情况的影响外,资不抵债率增长的另一驱动因素是GDP变化。有鉴于此,我们间接考虑了影响经济前景的大量因素,如高通胀、供应中断和俄乌冲突。 除我们缺少资不抵债数据的乌克兰外,俄罗斯将受到战争的最大影响,于今年和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在其他市场,这种冲突大多产生的是间接影响,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高通胀则会侵蚀消费者的购买力,降低GDP增长率。由于欧元区相对依赖于俄罗斯的进口能源,俄乌战争对其GDP的影响较为显著。然而,在欧洲以外的许多其他地区(如拉丁美洲),俄乌战争对GDP和资不抵债的影响相对较小。 2022年:财政支持被逐步取消的市场显示较高的破产率 我们在图表2中展示了所分析的2022和2023年所有市场的年同比增长率,其排列顺序与图表1相同。 图表2:预计资不抵债数量从2021年低水平上升最多的国家/地区                         [Asset Included(Id:1435224840111;Type:AT_Media_C)]                         2022年资不抵债率最高的是奥地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比利时,这几个国家已部分或完全调整至疫情前的资不抵债水平。这些国家已在2022年上半年逐步取消财政支持,开始调整至正常水平,这种趋势在2022年下半年仍将持续下去。 我们发现,图上另一端的新西兰和中国香港在2022年的资不抵债数量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其财政支持措施预计将延长至2022年年底。相当多国家/地区的资不抵债率略有负增长(瑞典)或略有正增长(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捷克共和国和西班牙)。 瑞典的资不抵债情况并不稳定,疫情期间没有出现大幅下降,这也是该国资不抵债率在2022年未实现正增长的原因。新加坡的资不抵债率在2020年有所下降,2021年则回调到了更高水平。2022年第三季度,资不抵债率意外下降,拉低了2022年增长率。西班牙和捷克共和国已在2021年恢复正常水平,限制了2022年的增长。 美国、荷兰、日本和韩国似乎受益于相对慷慨的支持措施,企业流动性得到改善,甚至在这些措施取消后还提供了一定的缓冲。 2023年的破产趋势预测:由于更多的僵尸公司违约,许多市场的破产率预计会超过正常水平 我们注意到,2023年增长率最高的是韩国、新西兰、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荷兰,这些国家/地区2022年的资不抵债率均为负增长或略有增长。对这些国家/地区而言,调整到正常水平将主要发生在2023年。 新西兰和中国香港预计将在2022年年底逐步取消财政支持。因此,所有调整均集中在2023年,造成资不抵债增长率升高。正如我们在上一段中所说,美国、荷兰、韩国和新加坡虽然不再提供政府支持,但此前的支持也颇为慷慨,足以防止2022年许多资不抵债情形的发生。我们还预测,这几个国家多半在2023年回调至正常的资不抵债水平。我们预测,许多观察市场的资不抵债数量将在2023年超过正常水平。这是僵尸公司违约现象增加的结果。 高杠杆率企业将面临更多麻烦 2023年之后,我们预计资不抵债数量将继续下降或保持大致稳定。这是因为破产水平已经回归正常,并且离开支持就无法存活的僵尸企业已经破产。在未来数年内,公司不得不适应缺少政府大力支持的环境。对疫情期间背负了大量债务的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挑战。   Theo Smid,高级经济学家 theo.smid@atradius.com +31 20 553 2169 本页的所有内容均受我们的免责声明约束,可在此查阅。